我叫付曦,是一名来自四川的京外奥运志愿者。我服务的岗位是奥林匹克公共区南部安检口安检协查工作。很荣幸能够作为12名志愿者代表之一接受国际奥委会新委员的献花。下面,我就将我作为志愿者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于2005年9月加入中国志愿者协会以来,我参加了不少志愿者活动。在学校里,我作为学院社会实践部负责人,在学校多次组织举办各类讲座,也多次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除了在学校里做志愿者活动以外,自己还利用课余时间和自己的语言优势参加了许多社会组织的大型赛事。2006年11月,我作为会务志愿者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欧盟-中国中小型企业贸易洽谈会”。07年暑假参与了 “2007 FIFA女足世界杯 成都赛区” 商务部的前期筹备小组的工作。之后又作为商务贵宾接待的志愿者亲历亲为的为此次赛事的六大赞助商服务。世界杯赛事结束后,我也很荣幸的被授予了“十佳志愿者”的称号和“最佳志愿者”的称号。另外,我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与了“2007 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志愿者服务。07年10月,由于学校领导的号召以及体育局领导和市团委老师的信任,我作为志愿者的负责人组织和参与了“2007 86th WBA全球拳击协会年会”志愿者活动。转眼到11月,我又加入到“2007 欧盟-中国 中小型企业合作和项目孵化洽谈会”的志愿者行列中,参与了整个接机,会场,陪同和送机的过程。“512”地震发生后,我于6月18号去到了安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帐篷学校支教活动。我在那里给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进行英语和心理方面的辅导。虽然我的帮助微不足道,可是当收到学生们中考后发来的短信时,心里也是一阵感动。
现在,凭着对志愿者工作的热忱,我又加入到了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当中。经历了报名、网上答题、面试等环节后,我终于荣幸的成为了一名奥运志愿者。在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训后,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志愿服务。我在这次北京奥运会里做的工作是奥林匹克公共区南部安检口的安检协查。我们的班次分为早班和晚班。我被分到早班一组。每天早上4、5点就得起床去奥林匹克公园,一直工作到下午3点。我们具体工作内容分为ABCDEF六种类型:A为放行和提醒人员,B为软性验票人员,C为棚外引导人员,D为检票人员,E为回流通道人员,F为棚内引导人员。每天我们可以自行选择要做的具体工作岗位。我做过好几种岗位,对于每一种岗位,我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技能知识、服务技巧以及应变能力等。当我在A的岗位上时,我会认真观察棚外等候观众的流量,并限量放行部分观众前往安检棚内进行验票和人身安检的流程。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观众的秩序,也可以让安检工作进行的更加流畅和快速。而当我作为B软性验票人员的时候,我就会运用之前在培训课上所学到的检验票证的方法来人工验票,对于每一位进入等候区的观众都会在机器验票前进行一个软性验票,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观众弄错票证的几率。C岗位是比较辛苦的一个岗位,志愿者需要在烈日下暴晒,并且还要不停的用扩音器提醒观众一些进入安检口的注意事项。可是当我在C岗位服务时, 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因为C岗位位于棚外,活动空间很大,所以有很多观众在这里驻足停留和询问志愿者问题。观众们的问题有很多,可是每当看到观众在听完我们的回答后舒展的笑容,就仿佛自己吃了糖一样甜。我做的最熟练的工作应该算是D岗位了,我们的工作内容是站在RFID验票机前,帮观众检验票证的真实性。有一次我在岗时,一位观众的票在验票机前总是验不出来,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他的票由于被折叠过很多次,里面的芯片坏掉了。最后我们只好用人工验票的方式检验了真伪。观众也因为我们的负责和耐心没有抱怨。F岗位是引导员,工作内容是将等候区的观众分流到不同的安检口。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平衡验票口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其实每一个岗位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同样重要的。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观众提供最好的服务。所以我在做任何岗位时,都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满脸的微笑来迎接每一位前来观赛的朋友。
在岗位范围内为观众提供服务,是我们的责任。而在赛场外时,作为一名奥运志愿者,当有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我们的义务。有一次,我下班以后要赶去开闭幕式运行中心,就乘坐了奥运专线。在公交车上,一群外国人看到我身着志愿者服装便向我询问奥运村的位置,他们应该在哪一站下车。意识到 我也是在奥运村下车后,于是我让他们跟着我走。下车后,由于不是我服务的区域,我也对地形不熟悉,于是询问了安保人员,了解到奥运村与运行中心相距不远,而且他们语言上不能和安保进行交流的事实后,我决定亲自带他们前往奥运村。最后,我终于把他们带到了奥运村的1号门,并与对接他们的志愿者联系好了。这群斐济来的朋友很感动的和我握手,并感谢我带他们找到了奥运村。其实,我的心里比他们更感动,因为我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也成长了不少。
回头审视自己这一路,我收获颇多。将近800个小时的服务时数,不仅给我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阅历,同时工作中的英语专业应用也让我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并得以及时纠正。但最重要的,是我对志愿者服务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参加志愿者服务,我们并不应该带着玩的心态,取而代之,我们应该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我们的工作。
我记得11月11日面试奥运志愿者时,考官问我对志愿者的理解,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我想了一下,说,我在心里对志愿者有这样一个理解并也正向这个目标努力:首先,志愿者应该是最了解赛事的人,是赛事中的活路标;其次,志愿者应该是最乐于奉献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最后,志愿者还应该是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的人,因为我们面对的情况都是未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切准备。现在,我想要在我对志愿者理解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新的东西。志愿者在做好自己的本质服务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给大家带来温暖和贴心的微笑,用真诚去感动他人。
|